AR眼鏡想卷土重來,還得先過用戶體驗這一關
科技日報記者陳曦
8月2日,米家眼鏡相機亮相,出品方為小米生態(tài)鏈企業(yè)北京蜂巢世紀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蜂巢科技)。蜂巢科技創(chuàng)始人兼首席執(zhí)行官夏勇峰認為,它別是增強現(xiàn)實(AR)眼鏡,可它是自10年前谷歌眼鏡發(fā)布以來,當下AR眼鏡的“最優(yōu)解”。
10年前,谷歌眼鏡橫空出世。但是這件尖端科技產(chǎn)品很快便暗淡了下來。此次米家眼鏡相機的浮現(xiàn)是AR眼鏡卷土重來的信號嗎?對此,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軟件學院副教授翁仲銘認為,AR眼鏡想要翻紅,還需在相關技術領域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,提升用戶體驗感,并且也需要浮現(xiàn)“爆款”的應用場景。
各路玩家紛紛涌入AR眼鏡新戰(zhàn)場
2012年,谷歌眼鏡首次采用了AR技術,像科幻電影里的場景一樣,能夠把重要資訊推送到佩戴者眼前。谷歌宣稱,能夠利用這款眼鏡進行拍照上傳、視頻通話、郵件處理、查詢天氣路況等操作。
但是,2013年4月,當這款引起廣泛關注的硬件產(chǎn)品推向市場后,并沒有點燃消費者的熱情。
除了1500美元的高昂價格成功勸退了不少想要嘗鮮的人之外,谷歌眼鏡與其宣傳相差甚遠的體驗感也讓別少消費者失望?!鞍l(fā)熱、續(xù)航時刻短、缺少‘爆款’應用等基本上谷歌眼鏡沒有流行開來的緣故。”翁仲銘分析道,以當時的技術水平,谷歌眼鏡在硬件、使用體驗等方面的別完美,在短期內基本上難以解決的,這也決定了其成本難以操縱。
翁仲銘舉例講,以芯片技術為例,10年前芯片制程工藝依然45納米,谷歌眼鏡使用了一顆雙核心的處理器,導致眼鏡發(fā)熱嚴重,并且續(xù)航也惟獨1小時,這是谷歌眼鏡的最大短板。
盡管谷歌眼鏡是個劃時代產(chǎn)品,但由于那時的AR技術尚未成熟,谷歌也無奈地在2015年初將谷歌眼鏡項目取消了。
但是,隨著AR產(chǎn)業(yè)的進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火爆,此時AR產(chǎn)業(yè)業(yè)內盛傳著“2022年是國內消費級AR眼鏡元年”的論調。
翁仲銘介紹,目前別少初創(chuàng)企業(yè)正在消費級AR眼鏡市場大放異彩,不少原本面向企業(yè)市場的AR眼鏡廠商也紛紛開始推出自己的消費級AR眼鏡,甚至一些手機廠商也正將AR眼鏡作為下一代挪移終端平臺開始提早布局,緊鑼密鼓籌備著自己的AR眼鏡。
4月19日,AR眼鏡廠商雷鳥創(chuàng)新技術(深圳)有限公司在京東上架了AR眼鏡雷鳥Air;4月26日,AR眼鏡廠商深圳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INMOAirAR眼鏡也在京東平臺正式上線;5月9日,AR眼鏡廠商Rokid的AR眼鏡RokidAir正式上線京東自營旗艦店……這些AR眼鏡的價格都在3000元人民幣左右。
此外,谷歌、蘋果、微軟等這些科技巨頭也都已將推出自家的新款AR眼鏡提上了日程。例如,今年5月,谷歌卷土重來,在開辟者大會上發(fā)布了一款新的AR眼鏡。
在多種技術平衡中尋求“最優(yōu)解”
盡管,自2022年開始,針對消費端的AR眼鏡市場很活躍,但業(yè)內人士普遍認為,AR眼鏡領域始終沒能浮現(xiàn)令人愜意的消費級產(chǎn)品,目前行業(yè)內的標桿產(chǎn)品也別是針對消費端用戶的產(chǎn)品。
夏勇峰也強調,蜂巢科技決定做一個以現(xiàn)實世界為主的、對用戶有用的、放棄噱頭但具有高可用性并能真正交付的AR眼鏡。米家眼鏡相機正在努力尋求當下AR眼鏡的“最優(yōu)解”。
“用戶體驗感是AR眼鏡能否成功走向消費端用戶的重要因素之一,其中近眼顯示技術對用戶體驗妨礙很大,但目前該技術很難在視場角、薄度、成本、亮度這幾項參數(shù)中找到最優(yōu)解。”翁仲銘認為。AR從本質上講算是將設備生成的影像與現(xiàn)實世界進行疊加融合。這種技術的核心算是經(jīng)過光學鏡片組件對微型顯示屏幕發(fā)出的光線束進行反射、折射、衍射,最終投射到人的視網(wǎng)膜上。
目前AR眼鏡行業(yè)所采用的近眼顯示方案要緊有光學棱鏡、共軸空導和光波導。
翁仲銘認為3種方案各有優(yōu)劣,光學棱鏡技術較為成熟,可以提供3者中最高的亮度,但視場角存在局限,即用戶透過眼鏡能看到的視野范圍較小。
共軸空導和光波導方案雖具備更大的視場角,但前者需要較厚的光學模組,使眼鏡變得更大、更重;光波導方案能夠讓眼鏡變薄,但良品率別高,無法實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量產(chǎn),成本也很高。而且這兩種方案亮度都別夠,很難在較亮的戶外使用,于是應用場景只能局限在室內。
“米家眼鏡相機選用的是自由曲面光學棱鏡,有很高的光效比,室內室外都能看清屏幕。然而它的透過率別如光波導,在眼前仍有遮擋感,而且是單目,很難讓使用者沉浸其中?!蔽讨巽懼v。
此外,高算力、高功耗所導致的高供電需求也是AR眼鏡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。
“要把高算力的芯片、可以識不深度信息的高清攝像頭集成進一副眼鏡里,事實上并別容易。”翁仲銘解釋,因為強大的計算能力意味著過高的能耗,這就要求電池容量也得相對提升。
當全套技術方案得以實施后,還需顧及鏡體自重,于是只能在硬件和性能方面作出讓步。“AR眼鏡最終的體驗感還要體現(xiàn)在其功能性上,目前國內AR眼鏡普遍采用的依然觸控、指定手勢以及操作手機配套App的交互方式,用戶無法徹底解放雙手。”翁仲銘表示,更好的用戶體驗需要更加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支撐,比如人臉識不技術、手勢識不技術等。少了這些,用戶的體驗感很難獲得質的提升。
應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、提升用戶體驗
隨著AR眼鏡市場的逐漸活躍,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被人們提及,那算是AR和虛擬現(xiàn)實(VR)到底誰更具有以后。此前,錘子科技創(chuàng)始人羅永浩在微博宣布重新創(chuàng)業(yè),就相中了AR,并于7月10日官宣了其最新AR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——“細紅線”。
業(yè)內人士的普遍觀點是,在AR和VR無法一體化之前,AR眼鏡和VR頭顯將長期在場景領域競爭。而AR的優(yōu)勢在于與現(xiàn)實世界的強聯(lián)系。
依照觀研天下數(shù)據(jù)中心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,我國AR眼鏡消費端的應用,游戲占比35%,影視直播占比32%,旅游和社交購物占比為33%。
“目前AR眼鏡受制于技術和理念,應用場景相對狹窄,導致用戶的智能體驗感偏弱,實用性欠缺?!蔽讨巽懼v,AR眼鏡應為佩戴者制造一個可看、可玩、可用的平行世界。
語言翻譯是目前不少款AR眼鏡聚焦的應用場景。米家眼鏡相機就有由“小愛翻譯”提供的英漢互譯功能,開啟之后,隔著三四十厘米,對方講的英文都能第一時刻翻譯成中文,就像是有了個能夠隨身攜帶的同聲傳譯,徹底別妨礙面對面交流;谷歌眼鏡也推出了翻譯功能,用戶佩戴谷歌眼鏡并開啟翻譯功能后,就能實時看到不人講話的譯文,就像看電影字幕一樣。
“除了翻譯場景外,AR眼鏡還能夠作為商務人士的‘提詞器’,談判時能夠輕松利用眼鏡查閱資料?!蔽讨巽懼v,AR眼鏡以后要想贏得用戶的心,必須要聚焦用戶的消費需求,以制造性、時代性的應用功能讓更多消費者脫離手機的束縛,在解放雙手的并且開啟全新的日子方式。
來源:中國科技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