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汽奧迪Q6L e-tron開啟預售 預售價35.3萬元起
7月26日,我們從一汽奧迪官方獲悉,一汽奧迪Q6L e-tron家族正式開啟預售,涵蓋奧迪Q6L e-tron及奧迪Q6L Sportback e-tron兩款車型,預售價為35.3-40.3萬元,新車將于8月正式上市。
新車基于奧迪和保時捷共同研發(fā)和使用的PPE豪華純電平臺打造,國產Q6L e-tron相比海外版本還把軸距加長105mm、電池加大7kWh(CLTC純電續(xù)航達到765km),并且內飾和智能化配置也做了本土化的升級,搭載華為乾崑智駕,配備雙激光雷達和視覺融合感知方案。
預售權益下訂一汽奧迪Q6L e-tron超長續(xù)航版與一汽奧迪 Q6L Sportback e-tron超長續(xù)航版均可享受至高2.4萬元的先鋒舒享裝備包。
一汽奧迪Q6L e-tron首發(fā)領航版標配終身免費的奧迪定制華為乾崑智駕?技術,并在先鋒舒享裝備包基礎上疊加價值3.6萬元的升維智享裝備包,裝備禮總價值至高可達6萬元。
一汽奧迪Q6L Sportback e-tron 首發(fā)領航版同樣標配終身免費的奧迪定制華為乾崑智駕?技術,并額外享有價值0.8萬元的升維浸享裝備包,總計可享至高3.2萬元裝備禮。
與此并且,支付1000元訂金可抵6000元購車款的訂金膨脹禮、品牌老用戶可享至高1.2萬元支持的老友福利禮,以及下訂客戶優(yōu)先試駕、排產與交付的專屬優(yōu)先禮,三重權益為用戶帶來實實在在購車優(yōu)惠與便捷體驗。
深入了解一汽奧迪Q6L e-tron外觀方面,新車延續(xù)奧迪經典的SUV車型設計風格,并采用不斷進化的e-tron家族設計語言。其前臉保留了奧迪家族的特征,中網得以保留,模仿了燃油車的多邊形進氣口設計,整個中網基本與車身同色。
奧迪真的不負燈廠之名,Q6L e-tron具備動感數(shù)字燈光簽名,在第二代數(shù)字OLED尾燈中,有六個OLED面板,共計360個發(fā)光單元,每十毫秒可生成一個新的圖像。
車身側面,雙腰線的設計勾勒出SUV具備的力量感,上半部分腰線分為兩段式,下半部分隱藏了e-tron的LOGO,整個車身有奧迪SUV車型的圓潤動感與力量感。新車還采用了更為動感的輪圈造型。新車的車身長寬高為4884/1965/1694mm,軸距為2995mm,其擁有短前后懸,長軸距的特點,最大化的展現(xiàn)出空間優(yōu)勢。
來到尾部,新車的D柱微微向前傾斜,并且車頂微微下壓,使得整個車輛尾部看上去富有活力。與前部日行燈一樣,車輛尾部的OLED尾燈同樣能夠變換樣式,新的主動式數(shù)字燈光標志也為奧迪照明技術的將來指明了方向,尾燈還采用了貫通式的設計。車輛的充電口位于右后方,更方便倒車停入充電車位充電。
內飾方面,Q6L e-tron采用全新的OLED技術14.5英寸多媒體曲面屏、11.9英寸的虛擬座艙和10.9英寸的副駕駛屏幕,共同組成車內的屏幕矩陣,中控臺布局特別有科技感。
本車的88英寸AR-HUD也是一大亮點,它能夠顯示相關速度、交通標識、導航等信息,其會有增強現(xiàn)實的視覺,圖像會飄蕩在200米外,可不能分散駕駛注意力。新車還配備了20個揚聲器的世界頂級視聽品牌Bang&Olufsen高級音響系統(tǒng),前排頭枕也設置有揚聲器。此外,國產版車型具備了更多專屬中國的配置,包含娛樂系統(tǒng)功能基本上中國市場專屬的配置。
新車采用五座設計,第二排有獨立的空調出風口與操縱區(qū)。后備廂的尺寸達到526L,滿足日常出行的需求,并且后排座椅靠背還能夠4:2:4等比例放倒,形成更平整的儲物拓展空間,達到1529L。除此以外,車輛的前備廂,還有一個很深的儲物空間。
智能駕駛輔助方面,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配合雙激光雷達,可實現(xiàn)無圖都市/高速L2級輔助駕駛,智能泊車等功能。
動力方面,一汽奧迪Q6L e-tron采用全域800V架構平臺,同時聯(lián)合寧德時代開辟107kWh三元鋰電池,電池最大充電功率可達到270kW,電量從10%充至80%用時只需20分鐘。充電10分鐘續(xù)航里程增加294km,最大續(xù)航可達765km。
車身安全方面,一汽奧迪Q6L e-tron車身鋁合金+高強度鋼比例總和高達83%,熱成型鋼占比34%,搭配激光拼焊工藝與航空級鋁合金前防撞梁,打造出賽車級籠式安全車身,在E-NCAP與C-NCAP碰撞測試中都斬獲了五星認證。
而在電池安全上,新車采用行業(yè)最率先的電池阻燃防擴散技術,熱失控時熱量10余秒即可擴散,0自燃風險。并且,電池還經過了行業(yè)最嚴苛刮底測試、鐵球試驗、泡水試驗、火燒試驗等,真正做到不怕撞、不怕刮、不怕水、不怕火、不自燃,是同級唯一滿足史上最嚴電池法規(guī)的電動車。(文:太平洋汽車 彭浚哲)
來源:太平洋汽車網